本報記者 李 鶴 崔 璨
2025年08月03日08:07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。我們不同於幾十萬人、幾百萬人、幾千萬人的現代化,而是14億多人口的現代化。
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,其中第一個方面就是“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”。
“讓全體中國人民一起邁向現代化”,這是人民領袖對14億多中國人民的鏗鏘誓言,也是百年大黨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。
大有大的難處。
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,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,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。
迄今為止,全球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人口約為10億人。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,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。
人口規模巨大和現代化的后發性,決定了我國實現現代化將面臨更強的資源環境約束。人口多,就業、住房、教育、醫療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壓力就大,給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要素保障帶來嚴峻壓力。“再大的成就除以14億都會變得很小,再小的問題乘以14億都會變得很大”。
如何破題?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方向:“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、作決策、辦事情,既不好高騖遠,也不因循守舊,保持歷史耐心,堅持穩中求進、循序漸進、持續推進”。
先說18億畝耕地紅線。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:“我們土地是不少,但同14億人口的需求一比,又是稀缺資源!建城市、搞工業、保生態都要用地,必須精打細算,排出優先序”。
再看16萬公裡鐵路網。有呼嘯奔馳的復興號高鐵,也有低票價、站站停的公益性“慢火車”。龐大的人口基數背后,是不同地區、不同行業、不同群體之間差異化的利益訴求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,要“考慮我國城鄉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大等實際”。
大也有大的優勢。
從供給端看,我國有近9億勞動力,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﹔從需求端看,我國有14億多人口、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,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.3萬美元。
超大人口規模創造了巨大人口紅利,支撐著勞動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,形成超大規模市場和超大經濟體量,讓中國的發展動能更加澎湃,創新活力日益迸發,在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中更有底氣。
人口規模巨大,決定了我國現代化必須是高度自立自強的現代化。“超大規模經濟體可以也必須內部可循環”。總書記強調: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”“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”“必須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”。
當前,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、老齡化、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,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新的人口環境和條件。
“加快塑造素質優良、總量充裕、結構優化、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,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”,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,為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明確基本思路和重大原則。
“健全覆蓋全人群、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,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”寫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。“深化教育衛生事業改革創新”“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”等一系列重點任務有序推進。
克服“人口規模巨大”之難、發揮“人口規模巨大”之利,今天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,正以最直觀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其世界性影響——
我們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、力度最大、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,全面消除絕對貧困﹔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,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%﹔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、社會保障體系、醫療衛生體系……
“中國有14億多人口,億萬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加在一起,誰能比得過?”總書記豪情滿懷。
在奔向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的道路上,每一個人都是主角,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,14億多中國人民必將不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人間奇跡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8月03日 01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