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灿辉
2025年11月12日08:37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222
点击播报本文,约
近来,两所幼儿园在网上引发热议。一所在河南漯河,娃娃们经常围着灶台和农田转——筛麦子像模像样,揉面团有板有眼,甚至组队学做烧鸡。另一所在河南商丘,孩子们经常参与独木桥快跑、跳箱连续跨越、单杠旋转等有一定难度的运动,这种“硬核”体能课引得不少网友点赞。
两所幼儿园“全能课”走红的深层意义,在于让童年生活更多彩、更有内涵。长期以来,“不能输在起跑线上”的想法催生了学前教育“小学化”倾向,识字、算数成为一些幼儿园的主打课。“厨艺幼儿园”和“运动幼儿园”则用实践证明,团队合作学做烧鸡时的默契、通过独木桥时的专注,或许比“抢跑”学习更加珍贵。孩子们在筛麦揉面、攀爬跑跳中收获的自信,对其成长大有裨益。这种回归本真的教育,回应了社会对优质幼教的深切期盼。
幼儿园“全能课”走红,并非偶然,而是专业探索与教育初心的共振。多年前,教育部就发布了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,将“健康”摆在首位。正是在这一指南的指引下,商丘这家幼儿园主动告别“提前学”模式,从篮球课开始探索系统的体能课程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园方从本土游戏中汲取灵感,按小中大班特点设计阶梯式目标,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与成长阶段相适应的体能训练。
越是回归本真的教育模式,越考验教育者的智慧。推动多元发展,更需安全兜底。“学厨”意味着要近距离接触明火,有一定的风险,必须提高安全意识,严把教师专业关,提高其风险预判与应急处理能力。同时,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,让家长理解这些活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,获得家长支持,形成“园方敢教、家长敢放”的良性循环。
跳马、种地、下厨等活动,有益身心健康。不久前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《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》,提出“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”“提升学生适应环境、调适情绪、应对压力等方面能力,增强心理韧性和心理免疫力”。应加强探索,更好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。
参与实践,收获成长。提升实践育人的广度,让孩子们在丰富实践、多元参与中,由内而外生长出自信与坚韧。不急于求成,不功利浮躁,守护每个孩子的天性,让他们在童年时光里快乐健康成长,激发出自己的潜能。
(摘编自《重庆日报》,原题为《“野”一点的童年更有真味》)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11月12日 05 版)
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